学校主页
Faculty

师资队伍

首页 / 师资队伍 / 特聘教授 / 正文
Faculty

特聘教授

郑青青

职称职务:
特聘副教授
所在学院:
人工智能研究院
邮箱:
zhengqingqing@suat-sz.edu.cn
个人主页:
Google Scholar(https://scholar.google.com/citations?user=V3cdGQcAAAAJ&hl=en)
个人主页
职称职务 特聘副教授 前海外职称职务
所在学院 人工智能研究院 邮箱 zhengqingqing@suat-sz.edu.cn
个人主页 Google Scholar(https://scholar.google.com/citations?user=V3cdGQcAAAAJ&hl=en)

个人简历

研究领域

机器学习、基础大模型、时间序列分析、多模态融合、脑机接口

个人简介

郑青青,1991年生,广东普宁人。硕士生导师,南山领航人才,广东省科技厅专家。201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,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,师从长江学者Prof. Heng Pheng-Ann; 之后加入腾讯优图实验室及微信技术架构部担任高级研究员(2018-2021),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担任副研究员(2021-2025)。2025年6月全职加入深圳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,担任特聘副教授,致力于多模态医学时序数据智能感知与融合,推动脑机接口及精准医疗发展。

主要研究方向

医学影像智能分析:深入研究乳腺超声视频病灶分割、术前术中MRI-US跨模态配准及超声质评,支撑临床精准诊疗;并行探索视频超分、插帧等底层视觉任务。
脑电信号解码与脑机接口:提出首个EEG Conformer架构,融合卷积与Transformer优势,实现高精度时空特征建模;建立支持矩阵机理论,提升小样本分类性能。
跨域自适应与系统鲁棒性:提出动态联合域适应网络与无监督对比学习框架,攻克脑电信号跨被试解码难题,增强脑机接口在真实场景中的适应能力。
未来研究将围绕以下方向展开:
1)多源异构医学数据融合与多模态大模型:构建面向多模态医学数据(影像、信号、文本)的统一多模态大模型,实现深层次的跨模态信息互补与协同分析。
2)个性化神经调控与自适应学习算法:研发基于自适应算法的闭环脑机接口系统,重点探索模型在个体差异与动态变化中的泛化能力,实现真正个性化的神经调控。
3)神经信号解码及其脑机接口应用:探索大脑活动的本质性特征表征,发展新一代解码算法,并推动其在康复、交互等领域的创新应用。


学习经历工作

学习经历

2014/08-2018/11,香港中文大学,计算机科学与工程,博士,导师:Pheng-Ann Heng
2010/09-2014/07, 北京邮电大学,信息工程,学士

工作经历

2025/06-至今,深圳理工大学,人工智能研究院,特聘副教授
2021/08-2025/05,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,集成所认知与交互研究中心,副研究员
2018/08-2021/07, 腾讯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,高级研究员


学术成果

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:

(1)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,具有隐私保护的脑电情感识别方法研究(经费:30万,项目

编号:62206270),2023/1/1-2025/12/31, 在研,主持;

(2)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-面上项目, 交互式视频补全和评估方法研究(经费:10万,项目编

号:2023A1515010664, 2023/01.01-2025/12/31, 在研,主持;

(3) NSFC联合基金重点项目,面向前列腺粒子植入的跨模态影像智能识别与动态图像精准融

合的理论和方法研究(经费:250万,项目编号:U23A20391),2024/1/1 - 2027/12/31,在研,参与。

(4)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-青年项目, 基于领域自适应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解码研究(经费:

10万,项目编号:2021A151510598),2021/10/01-2024/09/30,结题,主持;

代表性文章

[1] Zheng Q(第一作者), Wang Y, Heng P A. Online subspace learning from gradient orientations
for robust image alignment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, 2019, 28(7): 3383-3394.
[2] Zhao H, Zheng Q (通讯作者), Ma K, et al. Deep representation-based domain adaptation for
nonstationary EEG classification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, 2020, 32(2): 535-545.
[3] Song Y, Zheng Q(通讯作者), Wang Q, et al. Global adaptive transformer for cross-subject
enhanced EEG classification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, 2023, 31: 2767-2777.
[4] Zheng Q(第一作者), Wang Y, Heng P A. Multitask feature learning meets robust tensor
decomposition for EEG classification[J].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, 2021, 51(4): 2242-2252.
[5] Xu C, Song Y, Zheng Q(通讯作者), et al. Unsupervised multi-source domain adaptation via
contrastive learning for EEG classification[J].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, 2025, 261: 125452.

授权专利

[1] 雷梦颖,邓梓君,赵赫,郑青青,马锴,郑冶枫,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,2021.11.15,中国,ZL201910843985.7
[2] 赵赫,雷梦颖,郑青青,马锴,郑冶枫,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以及相关装
置,2024.03.12,中国,ZL201910818363.9
[3] 洪晓林,郑青青,王新民,马锴,郑冶枫,一种手势信息处理方法、装置、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,2023.05.30,中国,ZL202010033904.X
[4] 王新民,郑青青,洪晓林,马锴,郑冶枫,脑电信号分类方法、装置、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,2024.04.19,中国,ZL202010124738.4
[5] 赵远远,郑青青,刘浩,李琛,杨博,吕静,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、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,2024.08.06,中国,ZL202110245053.X
[6]郑青青,赵远远,图像渲染处理方法、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,2025.9.9,中国,ZL202110765134.2
[7] 雷梦颖,邓梓君,赵赫,郑青青,马锴,郑冶枫,脑电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
质,2021.03.11,PCT Patent, PCT/CN2020/112766
[8] 洪晓林,郑青青,王新民,马锴,郑冶枫,一种手势信息处理方法、装置、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, 2021.07.22,PCT Patent, PCT/CN2020/130567
[9] 郑青青,陈彦峰,王琼,基于联邦学习的脑电信号分类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,
2025.08.01,中国,ZL202111347340.8
[10] 郑青青,李嘉陆,王琼,赵保亮,胡颖,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,2025.08.05, 中国,ZL202210590677.X
[11]Xiaolin Hong, Qingqing Zheng, Xinmin Wang, Kai Ma, Yefeng Zheng, Gesture information
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, electronic device, and storage method, 2023.11.23, US Patent,
US18/227,857